(一)预防为先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上工治未病。”也就是说,高明的医生能够预见即将发生的疾病,因而可以未病先防、已病防变、已变防渐,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掌握主动权,早期诊断,早期治疗,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,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。中医康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养生体系,积淀了深厚的中医文化基础,始终把预防和治疗紧密联系在一起,尤其注重预防,重视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,通过中医特有手段,如药膳食疗、导引气功、温泉洗浴、中药沐浴、调畅情志等,增强人体正气,祛除邪气,使人达到“阴平阳秘”的健康状态。
(二)治疗以功能康复为重
中医康复的理念始终秉承中医学的思想,注重人体功能的恢复。中医学强调整体观,认为人体是一个密闭的有鲜活生气的机体,充实着阴阳二气,阴阳二气平衡和谐,人体功能就协调正常,阴阳二气失去平衡,人体功能就紊乱失常。因此,中医康复在对疾病的治疗上无论使用针灸、推拿、中药、导引等方法,其目的都是为了扶持人体正气,重建脏腑经络功能的平衡协调。还有通过文娱活动如琴棋书画等调理人体情志,使七情协调,体内阴阳趋于平衡,从而使疾病康复的目的。中医康复始终坚持以功能为导向,在中医整体观、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,对人体进行体质辨识,疾病辨证施治,多种自然方法合用,达到疾患伤残全面恢复的目的。
(三)注重利用自然
中医康复注重“天人合一”。《灵枢·岁露》曰:“人与天地相参也。”认为人是和天地自然界有着统一的本源,自然界的变化,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,比如白昼黑夜影响人体的阴阳变化,地域的变化引起水土不适等。然而,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。自然界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,人体也可利用自然的变化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。所以,中医康复的又一优势就是能广泛利用自然环境、充分利用自然物质。在大自然中,有着丰富的物质环境可以利用,比如阳光、空气、高山、泉水、森林、泥土等,都可以作为康复的治疗手段。如对温泉的医疗作用,北魏郦道元就对温泉的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,他在《水经注·易水·滱水》中记载“温泉水,水出西北暄谷,其水温热若汤,能愈百疾”。清代曹庭栋对日光的作用在《老老恒言·晨兴》中记载“背日光而坐……脊梁得有微煖,能使遍体和畅”等,因此,充分利用自然界物质进行康复对人体有着很好的益处,即使在现代,人们也经常利用阳光、温泉等治疗皮肤病、肢体麻木等疾患。
(四)强调内外治相结合
中医康复历来重视内治,也不偏废外治。自从神农尝百草发明中草药以来,利用中药治病,进行辨证论治就是中医的一大优势。它根据人体个体差异来对症施治,做到一人一方,专病专药,扶正祛邪。中医认为药食同源,在食材中加入药物,做成药膳,使食物中和药物的“毒性”,一是可以起到平补平泻的作用,二是可以使患者坚持长期服用而不厌恶。中医康复的外治法也很多,《黄帝内经》里就强调针刺、推拿、艾灸、拔罐治疗各种疾病,并倡导导引养生康复。中医康复外治可以起到活血通络、温经止痛、培补元气,调整脏腑,调动人体自然康复的能力。中医康复内外治有机结合,取长补短,综合运用,灵活施治。
(五)注重形和神的协调
我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提出形神关系问题。《荀子·天论》就说:“形具而神生。”即是说自然界产生了人的躯体,有了躯体才能产生精神活动,精神不能离开躯体而独存。《黄帝内经》中所谓的“神”也是由人的身体产生的,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活动,包括感知、记忆、思维和想象。由此可见,形和神二者缺一不可,形神必须统一协调。在中医康复中,不仅注重肢体功能的恢复,而且重视精神的调养,只有人的精神健旺,才能使身体机能工作正常。比如中风患者,其病机为“窍闭神匿,神不导气”,既有神的损伤,又有继发形的损伤,因此,既要调神使其醒神开窍,又要调形使其肢体灵活。在调养手段上,中医康复善于运用针灸、按摩、食疗、药疗、传统体育等治形的康复方法配合心理娱乐、音乐等调养情志的康复疗法,使形和神达到和谐,从而“形与神俱,终其天年”。
(六)提倡动静相宜
在中医康复中,导引功法如太极拳、气功、五禽戏、八段锦等都要求锻炼者调身、调息、调心。调身就是调整身体的姿势,可采用坐、卧、站、行等方式,做到姿势协调,自然舒适;调息就是调整自己的呼吸,不论是采用哪种呼吸方式,都要求呼吸要均匀、细慢和深长;调心就是要调节心神,在锻炼过程中排除杂念,放松身体,集中思想,达到心息相一。调身和调息为动,调心为静,锻炼肢体宜动,修养心神宜静,二者相依相使,外动内静,以静御动,动静结合。
(七)辨证论治
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总的基本原则,也是中医康复分析患者错综复杂的证候,寻找功能障碍的原因,从而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的总则。根据这一总则,在临床上针对病人可以采取同病异治、异病同治的方法。辩证是前提,论治是结果。首先辫识疾病的原因、部位、性质以及处于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,通过分析、综合,根据辩证的结果,对证采用相应的康复方法。如中风病辨识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,是气虚血瘀还是血溢脉外,是处于急性期还是恢复期,再对其施用针灸、推拿、艾灸、拔罐、中药熏洗、传统康复训练等手段进行治疗。